高防服务器对访问速度的影响
总体影响与原理
高防服务器通常将流量先送至清洗/防护节点进行过滤,再转发到源站,因此在不发生攻击时,速度一般接近直连;在攻击或清洗介入时,由于额外的转发与策略检测会引入少量时延。多数服务商宣称接入对网站原有速度影响很小或无明显影响,但体验仍取决于清洗节点路径、线路质量与回源链路等因素。
可能变慢的典型场景
- 清洗节点路径较长或拥塞,导致额外的网络时延与抖动。
- 未使用BGP多线/优化线路(如 CN2),跨网访问时延迟更高。
- 源站带宽/CPU/磁盘 I/O不足,回源处理慢,放大整体耗时。
- DNS 解析慢或配置不当,首包建立连接时间变长。
- 安全策略过严(如防火墙/WAF规则复杂)或带宽上限偏低,限制吞吐。
以上因素在未被攻击时也会造成“卡顿感”,需逐项排查与优化。
速度不受影响或可能更快的情况
- 接入具备BGP多线+CN2等高质量链路的清洗与回源路径,跨网访问更稳更快。
- 结合CDN缓存静态资源,用户就近获取内容,显著降低首包与总耗时。
- 清洗系统具备智能调度/就近节点能力,正常流量被快速放行,减少额外跳数。
- 机房与链路本身具备大带宽与高规格硬件,在高并发下仍能保持低时延与高吞吐。
上述做法常见于高防产品的架构设计,用于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速度体验。
选型与优化建议
- 线路优先:面向中国大陆用户优先选择BGP多线+CN2;跨境业务关注回国优化线路与清洗节点分布。
- 架构优化:静态资源接入CDN,动态请求走高防回源;必要时启用智能调度/就近节点。
- 资源配置:按峰值与增长预留带宽;确保CPU/内存/磁盘 I/O充足,避免回源瓶颈。
- 安全策略:精简WAF/防火墙规则,仅放行必要端口与路径;避免策略过严造成额外检查开销。
- 解析与连通:使用优质 DNS(如 223.5.5.5、1.1.1.1),并进行路由/线路拨测,选择最优路径与节点。
这些措施通常能把高防带来的额外时延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,并在常态访问中获得更好的速度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