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样保护服务器不被勒索软件感染
2025-11-26 02:50:33 丨 来源:紫云
服务器防勒索软件实用防护方案
一 基础加固
- 摸清资产与暴露面:梳理所有服务器、公网IP、域名、数据库、中间件与开放端口,及时下线老旧/停服系统,减少攻击入口。
- 最小化暴露与网络分区:业务、数据、管理分区分域,通过VLAN/子网隔离;对外服务置于DMZ,仅开放必要端口与协议。
- 边界与端口治理:启用云防火墙/安全组/iptables做白名单控制,默认拒绝;关闭或限制高危端口与服务,如135/139/445/3389,仅在内网可信网段放通并启用强认证。
- 系统与软件补丁: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中间件、CMS/插件等及时更新安全补丁;建立变更与验证流程,避免更新引入可用性风险。
- 身份与访问控制:执行最小权限与零信任思路;禁用默认/内置账号,强制复杂口令+定期更换,开启登录失败锁定;数据库与应用采用独立账号与最小权限;严格共享权限与网络共享管控。
- 终端与主机安全:部署EDR/防病毒并实时更新病毒库;关闭不必要服务与端口(如Telnet等);开启系统日志与完整性校验,集中到日志平台留存与告警。
二 数据与备份
- 备份策略与可用性:关键业务数据实施3-2-1备份(3份副本、2种介质、1份异地/离线),并定期做恢复演练验证可用性与恢复时间目标(RPO/RTO)。
- 备份隔离与防加密:备份存储与生产网络逻辑/物理隔离,对备份目录设置不可修改/只追加权限,保留多版本历史;定期将备份离线或异地存放,避免被同一勒索软件一并加密。
- 敏感数据保护:对敏感业务与数据进行网络隔离,必要时物理隔离;在备份与传输链路中使用加密与校验机制。
三 监测响应与人员管理
- 持续监测与告警:启用主机/网络行为监测与EDR告警,关注异常登录、可疑进程、横向移动与大规模文件加密迹象;对告警分级处置与闭环。
- 日志与溯源:集中收集与分析系统/安全设备/应用日志,建立溯源与取证能力,用于发现入侵路径与薄弱点。
- 人员与流程:开展安全意识培训(识别钓鱼邮件/链接/附件),制定运维与变更流程、应急预案与演练;对外来介质与跨域拷贝建立审批与查杀制度。
- 供应链与第三方:评估并约束第三方远程维护/外包的访问范围与时段,采用临时凭证与多因素认证。
四 事件处置流程
- 立即隔离:发现异常或疑似中招,第一时间断网/拔网线/关闭Wi‑Fi,断开U盘/移动硬盘等外设;同一网段多台中招时可临时隔离整个子网。
- 快速止血:临时关闭RDP(3389)、数据库外网访问与对外Web服务端口;仅保留管理通道用于应急。
- 范围确认与全网查杀:定位感染主机与传播路径,必要时全网断网排查;在终端启用横向隔离能力,先阻断传播再更新病毒库/专杀进行查杀。
- 溯源加固:结合日志与取证分析入侵源头(如弱口令、漏洞利用、钓鱼邮件),修补漏洞、重置全量口令、关闭高危端口与服务、调整防火墙策略。
- 数据恢复与复盘:从离线/异地备份恢复业务,验证数据一致性;对未加密的重要文件先行备份;形成事件报告与整改清单,优化防护策略。
五 云环境专项
- 安全组与网络隔离:遵循最小权限配置入/出站规则,默认拒绝;公网仅暴露必要端口,管理端口限制来源;不同业务/环境分安全组与子网。
- 云工作负载防护:在CVM/容器上启用主机安全/EDR与入侵检测,统一策略与告警联动。
- 密钥与凭据治理:使用KMS/云HSM管理密钥,禁止在代码/配置中明文存放凭据;数据库与中间件最小权限与网络ACL联动。
- 云备份与多地域:利用云备份/对象存储实现跨区域/异地备份,定期恢复演练验证。